2019年5月10日星期五

033 | 絲家路

建造業的朋友可以在節肢動物中找到不少同儕,上次介紹過的石蛾便是一例。牠們使用的建築材料中,最強的一定是號稱抗拉強度比鋼還厲害的絲。而以絲來建造家園,蜘蛛自然是當中的表表者,傳聞香港的搭棚師傅因為覺得和自己工作的形態性質相似,故此從不會破壞蜘蛛網。但其實用絲來編織家園的,又何止蜘蛛?

當然,在未認識足絲蟻之前,我都以為覆蓋在樹幹或石頭上的這些絲竇是蜘蛛的產物。某些地面生活的蜘蛛會結類似的網,但像足絲蟻般照顧一家大小幾代、還會擴建來覓食的,好像也未聽聞過。

只有雄性的足絲蟻才有翅膀

相片有時並不可信,看似很巨型的足絲蟻,身長其實不及我手指頭的闊度

生物名稱101其中一個要訣,是盡信名不如無名,例如龍眼雞不是雞、四腳蛇不是蛇、香港的flycatcher和南美的flycatcher是不同科。足絲蟻也和蟻沒有甚麼關連,甚至連外貌也不見得很像蟻;牠們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現存最近的親戚是竹節蟲。牠們被歸類於紡足目之下,拉丁文名稱 Embioptera 由希臘文 εμβιος (活躍的)+ πτερὀν (翅膀)組成,這也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未知是否描述牠們像濕水欖核般前後快速移動的速度。

但名稱有時又反映實情。足絲蟻的絲,不像蠶蟲般從口中吐出,也不像蜘蛛從腹末的腺體吐出,而是像蜘蛛俠般用手:絲腺體生在漲大了的前足跗節,每隻前足有上百個吐絲口,成蟲和幼蟲均能吐絲,牠們真正靠自己雙手織織復織織,努力編造五星級的家。


足絲蟻與絲織的巢穴,上圖見到一對前足漲大了的跗節,那就是絲腺體所在 鳴謝maomorning提供照片)

足絲蟻這些絲織家居其實似一個大宅,有空間較大的起居室,也有僅容單向通過的路段,這也許是牠們身型扁平的原因。絲家地方除了作為避開天敵的庇護地,據稱亦有保濕效果,同時也讓牠們安心在內享受苔蘚、地衣、樹皮、落葉等食物。當牠們需要更多食物時,會將家園擴建,覆蓋更大面積。牠們亦會修補破損的絲網,故此歷史較悠久的網都比較厚。

每個絲網群落內通常只有一隻成年雌性,保護自己的卵和初出生的幼蟲。在所有已知的足絲蟻中,只有部分品種的雄性成蟲會長出翅膀,雌性一律不會飛行。而無論有翅或無翅,所有雄性成蟲都不會進食,成熟後唯一目標就是離巢找尋異性交配,交配後不久生命便會結束。相信我們所見的這些絲家路工程,都是由雌蟲建造,與人類世界的男女比例相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