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地區外遊時,遇到香港出沒的昆蟲品種機會十分高,「香港出沒隊」通常都完勝「非香港出沒隊」,而後者長相跟香港的或多或少都有點相似。但在南美洲,隨便行過見到的生物都明顯來自另一個世界,上篇介紹的透明蝴蝶和數字蝶便極具當地獨特性,其他類別昆蟲的長相,浮誇程度亦不遑多讓。下篇就懶惰一下,讓相片自己說話不多解釋。
蛾
當我們抵達碼頭,準備上獨木舟深入雨林時,這隻閃藍閃綠的大東西在眼前擾擾攘攘,第一眼怎會不覺得牠是蝴蝶?到停在地上吸水時,才見到這其實是一種色彩極為出眾、會被捕捉作標本販賣的綠帶燕蛾Urania leilus,後來在雨林內住處亦不時見到牠們在晒晾中衣服吸汗。將這種南美安第斯山以東的特產和香港出沒、同科的大燕蛾Lyssa zampa (見小圖)比較,誰更浮誇? |
日蛾夜蛾選粹 與蝴蝶情況類似,不少品種的翅膀都帶透明部分 |
蜻蜓
蜻蜓選粹 左上:蜓科 Rhionaeschna marchali,香港甚少見蜓科昆蟲如此伏在葉面上;右上:偽蜻科 Aeschnosoma sp. 其餘三種均為蜻科:右中:Erythrodiplax sp.;左下:Uracis fastigiata;右下:Misagria parana |
豆娘選粹 左上及中上:美洲獨有的美蟌科 Polythoridae,黃色翅膀的是雄性 Polythore ornata,另一隻是同屬的雌性 右上:1999年才發表為新種、蟌科的 Oxyagrion tennesseni 左中:雨林內常見、山蟌科的 Heteragrion sp.[延伸參考:以Queen樂隊成員命名的豆娘] 左下:2008年建立的新屬+新種Phoenicagrion paulsoni,以美國動物學/蜻蜓專家Dennis Roy Paulson命名 右下:也是美洲限定畸痣蟌科 Pseudostigmatidae 的 Microstigma rotundatum,與其他同科豆娘一樣擁有超過十厘米的極長腹部,垂直飛行像直昇機,英文稱牠們為helicopter damselfly。有意見將這科歸入蟌科之下 |
蚱蜢、螽斯和竹節蟲
從來未見過去得那麼盡來扮植物的竹節蟲(左上)和螽斯,不少滿身刺突、以綠色為主調,併在樹幹上的苔蘚都頗難分辨出來。 |
還有其他模仿植物的專家 上:第一眼見牠在餐桌附近地上出現,還以為是竹節蟲,眼利的團友識穿了其實是新熱帶界獨有的枝蝗科Proscopiidae蚱蜢,英文叫stick grasshoppers,基本上就是植枝一條 下:翅膀頗似樹葉的一種螽斯 Pycnopalpa sp. |
角蟬
甲蟲
上:叩甲科中的Pyrophorini族成員會像螢火蟲般發光,圖中品種除了尾部會發出紅色光外,胸背上兩個白點也會發光 左下:一種色彩迷幻的虎甲 Pseudoxycheila sp. 中下及右下:山上位於雲霧林的住處見到這兩種獨角仙類金龜,右面的Golofa sp.更擁有一對極長的前臂 |
蠅
蜚蠊
幾乎所有粗股蠅科 Richardiidae 品種都只在中南美洲出沒,牠們的翅膀通常有斑紋,身體金屬色,圖中兩種粗股蠅相信是因為性選擇(sexual selection)而產生極其誇張的雌雄異型。例如上圖交配中那一對,左面的雄性雙眼向外突出(留意觸角位置不像突眼蠅科Diopsidae般一同向外移位),雌性則屬正常;下圖右面的雄性粗股蠅屬Richardia sp.,複眼下長出像鹿角的東西 |
兩種原產於美洲的食蚜蠅 上:曾經令我夢寐以求、全身綠色的Ornidia sp.,可惜未拍得清便飛走。香港以至亞洲均沒有原生的綠色食蚜蠅,但據聞其中一種O. obesa曾隨人類活動散佈至東洋界 下:Salpingogaster sp.,這屬名形容其腹部像喇叭 |
這是小強中的巨強 Blaberus sp.,只於南美洲出沒,身長逾七厘米,甫抵達雨林住處便來恭迎我們 有別於城市生活的親戚,牠們並不會傳播疾病,有不少人甚至將牠們當成寵物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