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都總有一兩首通行全港的校園畢業歌。記得小學四五六年級那幾年,每次校內天才表演都總有幾個人唱黃凱芹的青蔥歲月,然而當你是青蔥歲月的時候,其實又不會對這首歌有太大感覺,起碼人到中年時(今天廿多歲已被人標籤為中年)才會懷緬過去。而我呢,就人到後中年才開展我的蜻蟌歲月,之前已有提及。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原來很多人都聽過豆娘(damselfly)這類昆蟲,而且知道牠們和蜻蜓有關係。但豆娘在中文科學界被簡稱為蟌這回事,我相信只有蟲友才比較熟悉。而豆娘和蜻蜓的關係,其實就有如蛾和蝴蝶的關係,有著共同的祖先和相似的身體結構。
豆娘一般體型細小,前後兩翅大致相等,休息時通常將翅膀豎立在背上,例如這隻雄性黑背尾蟌 Paracercion melanotum,全長只有約3cm |
蜻蜓則大多是昆蟲界中的巨物,這隻雌性日本長尾蜓 Gynacantha japonica 身長可達 7cm,休息時翅膀平放身體兩側,留意後翅明顯比前翅大 |
我肯定一般人不會未見過蜻蜓,但豆娘則未必人人見過,皆因很多豆娘體型細小,有如一枝略粗的牙籤加上兩對翼,在水邊草叢弱弱地飛穿插其中。但即使豆娘身體細小,牠們捕食其他小昆蟲、甚至同類的兇狠程度,絕不亞於其蜻蜓親戚。
上行全都是豆娘頭部特寫,兩隻複眼距離甚遠;下行則全是蜻蜓頭部近照,兩隻複眼相連或稍為分開,如左二那種典型的春蜓科(Gomphidae)複眼位置 |
與蝶蛾之辨一樣,休息時翅膀豎立的形態也可協助分辨大部分豆娘與蜻蜓。豆娘停棲時兩對翅膀合在一起豎在腹上,蜻蜓休息時則展開翅膀放在身體兩旁。同樣地這也不是絕對,例如絲蟌科 Lestidae 的品種在停棲時都習慣展開翅膀。蜻蜓和豆娘還有很多身體結構和習性上的分別,往後再介紹。
世事無絕對,有些豆娘身軀龐大,有些豆娘休息時兩翅不豎立在背上,這隻年輕的雄性大溪蟌 Philoganga vetusta同時符合上述兩項條件,身長可達 6cm |
也有些蜻蜓比一般豆娘還細,如這隻不足 2cm 的侏紅小蜻 Nannophya pygmaea,只及我一節手指的長度 |
科學家認為豆娘是蜻蜓目較原始的成員,而豆娘和蜻蜓之間其實還存在一些過渡品種,外貌及形態像兩者的混合體,過去被歸類為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今天靠DNA分析則認為與差翅亞目較為接近;現時間翅亞目下只有昔蜓科 Epiophlebiidae 三個品種仍然存在於世上,希望不久將來可為大家揭示牠們的真身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