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星期六

012 | 蝶蛾之辨

蝴蝶與蛾有何分別?這幾乎是每一個朋友得悉我會影蟲後都會問的問題。兒時的教科書如是說:
  • 蝴蝶在日間活動,身軀瘦長,翅膀顏色鮮艷,休息時翅膀豎立在身軀背上
  • 蛾在夜間活動,身軀粗壯,翅膀顏色暗淡,休息時翅膀平放在身體兩側
柑橘鳳蝶 Papilio xuthus 擁有典型鳳蝶科的外貌,這科明顯是坊間不同品牌、美術創作的設計原型

豹尺蛾 Dysphania militaris 顏色鮮艷,在日間活動,飛行時常被誤認為蝴蝶

有例外嗎?有,而且多得很,多到令這些準則也不算是甚麼準則,只算是對易見品種的籠統描述,香港的郊野經常可觀察到這些無準則的情況:在樹林內,你可以見到翅膀顏色深沉的蝴蝶,也有翅膀豎立在背上的蛾;在陽光下,你又會見到蝴蝶展翅享受日照,也有顏色鮮艷的蛾在飛翔。

「咁你講晒啦?」你可能會如此反應。事實上當然不是我說了算,說了算的是翅膀上的線索:蝴蝶和蛾的翅膀上佈滿著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為牠們相對寬大的翅膀添上各種色彩,也象徵牠們有著相同的祖先。如果將鱗片移走 (見過接觸過飛蛾後掉在手指或紙巾上的鱗片嗎?),牠們的翅膀其實和其他昆蟲一樣透明。

巴黎翠鳳蝶 Papilio paris 翅膀上的鱗片

亦因如此,牠們被歸類為昆蟲綱下的鱗翅目 Lepidoptera ,名稱源自希臘文 λεπῐ́δος(lepídos,鱗片) + πτερόν(pteron,翅膀)。到現時為止,約有十八萬種已發現的昆蟲隸屬鱗翅目旗下,以品種數量來說算是昆蟲界第二大家族,僅次於甲蟲。在這家族中,佔了九成是各種各樣的蛾類,只有約一成被人歸類為蝴蝶。從演化學上來說,兩者的關係並不算疏離,換個角度看蝴蝶其實是外表比較出眾的蛾類而已。

被歸類為蝴蝶的是鱗翅目下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和喜蝶總科 Hedyloidea 昆蟲,後者僅包括生活在拉丁美洲35種極似蛾類的喜蝶科 Hedylidae品種,DNA分析確立牠們和前者的親緣關係;而前者則包括了下面各科:

  • 弄蝶科 Hesperiidae
  • 灰蝶科 Lycaenidae
  • 蛺蝶科 Nymphalidae
  • 鳳蝶科 Papilionidae
  • 粉蝶科 Pieridae
  • 蜆蝶科 Riodinidae 

除了弄蝶科外,其餘五科蝴蝶的觸角都是呈絲狀,末端都是鈍尾、脹大,被稱為棍棒狀 (clubbed);弄蝶科的棍棒狀觸角末端則以倒鈎收尾。相反,蛾的觸角外型變化甚大,有的似幼絲、有的似梳、有的似羽毛,林林總總,但不會像蝴蝶般呈棍棒狀。觸角形狀是從外觀上分辨蝶蛾的最佳協助,以往亦因此曾將鱗翅目昆蟲分為錘角亞目(Rhopalocera,包括所有蝴蝶)和異角亞目(Heterocera,包括所有蛾),但這是過於人工化而忽略了演化歷史的分類方法 。

上行:蝴蝶的觸角,由左至右分別為弄蝶科、灰蝶科、蛺蝶科、粉蝶科和蜆蝶科
下行:不同形狀的蛾類觸角

香港現時紀錄了二百六十多種蝴蝶,以及超過二千種蛾,兩者之間的比例與全球鱗翅目品種中蝶蛾之比相若。而無論是因為美貌或對農業的影響,鱗翅目的研究也彷彿比其他昆蟲為多,尤以蝴蝶為甚,如欲了解多一點的話可參考香港鱗翅目學會網頁中關於書籍和研究文獻的分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