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星期六

010 │ 女兒國

說的不是西遊記故事裏面令唐三藏和豬八戒懷孕那個女兒國,而是昆蟲界第三大家族——膜翅目(Hymenoptera)中具真社會性(eusociality)的成員。我明白這是「每個字都識讀但夾埋就唔知講乜」的典型示範,換轉日常語言來說其實就是會群居而且高度分工、數代同堂、集體哺育幼蟲的蜜蜂、黃蜂和螞蟻。

沒錯,蜂和蟻其實是一家親。螞蟻也可以說成是一種特別的蜂類,是膜翅目下蟻科 Formicidae的成員,全部都是群居品種。而我們日常所稱呼的黃蜂就是胡蜂科 Vespidae 的昆蟲,當中會群居的主要是胡蜂亞科 Vespinae 和馬蜂亞科 Polistinae。蜜蜂則是屬於蜜蜂科 Apidae 的成員,但當中有相當數量品種其實是獨居的,並非有蜂字尾的昆蟲都會像讀書時所學般會聚集一起嗡嗡嗡般分工合作。

雙色胡蜂 Vespa bicolor 是燒烤場地的常客
以下是兒時教育電視植入我腦中的指導思想:每個蜜蜂群由一隻蜂后、大量工蜂和少量雄蜂組成,蜂后不斷地產卵繁衍下一代,工蜂則包辦整個族群的大小事務,包括築巢、覓食、護幼和保衛家園,也是勤勞的典範。至於雄蜂則甚麼也不做,好食懶飛,長大成蜂後就會被工蜂趕走,找到外面新誕生蜂后交配之後生命也就完結。

問題來了,工蜂中是雄性比雌性多,還是雌性比雄性多?

上圖那兩團橙色東西是蜜蜂後腿特別結構所盛載的花粉
你可能因為文章標題而選了後者,但嚴格來說兩句說話都不盡正確,因為所有、全部工蜂其實都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蜂尾部那根毒針,其實就是從產卵器演化出來,雄蜂尾部並沒有針。無論你去郊野公園燒烤或者維園花展,在你身邊飛舞的都是英雌。

蜜蜂有著特別的有性繁殖模式,稱為染色體倍性性別決定系統(haplodiploid sex determination,長得很的一個名)。工蜂和蜂后同是由上一代蜂后和雄蜂交配後所產生的授精卵孵化出來,究竟會變成工蜂還是蜂后全是後天由巢內工蜂如何照顧而定,若孵化後持續地被餵食蜂王漿,那幼蟲就會變成蜂后;但如果後期轉吃花粉和蜂蜜,則會變成工蜂。雄蜂則是由未授精卵孵化出來的,牠們身上的基因全由母親而來,染色體數量比工蜂少一半。這種模式會衍生出神奇有趣的事實:

  • 雄蜂們沒有父親,也沒有兒子,但有外祖父和男孫;
  • 工蜂們有75%的基因與蜂后相同,一般其他生物在有性繁殖情況下只有50%基因來自母體。工蜂們雖然犧牲了生育能力,但透過群居分工,更能確保牠們的基因能繼續繁衍下去。這也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 William D. Hamilton 在1964年提出的親屬選擇 (kin selection)理論其中一個例子,巧妙地解釋了同巢不同工並非單純的利他主義(altruism)行為。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群居的黃蜂和螞蟻中,我們遇到的一般都是雌性工蜂、工蟻,靠著牠們擔起整頭家。或許每年3月8日也應向牠們一同致敬吧?

為回應最近票房大收的印度電影《打死不離三父女》,這裏特別加映女子螞蟻摔交比賽,由左方黃猄蟻 Oecophylla smaragdina 對右方雙齒多刺蟻 Polyrhachis dive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