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後第一份工,是在工程顧問公司當見習職員。「顧問公司」這四個字給普遍香港人(包括我)的印象就是那些吹水後cap人幾球水的騙徒,但一般工程顧問公司卻非這回事。我認為將英文consultant直譯是改壞名,稱之為工程研究、設計及管理公司或者更能反映實況。Anyway,純粹平反一下而已,重點是同事們都須要親身上陣;除了工地之外,天然生境原來也屬於工作範疇之一,與生態的瓜葛亦不少。
入職後第一個十二月,我和樹木專家到南丫島為水管更換工程進行樹木調查。其中一段水管由碼頭一端開始,穿越一個樹林,再抵達另一邊的村落。我們沿著山徑走,為水管兩旁的樹木作紀錄,包括量度大小、拍照等。那條山徑入林前還算開揚,到尾段出林時已是雜草叢生,而且盡頭被鐵絲網阻擋去路,故此很可能只為鋪設和維修水管之用,平時應無人涉足。
走到樹林的中段,我心裏不禁「噫~咦?」一聲,因為看見樹上有一隻藍黑相間的蝴蝶掛在樹枝上。那些年的冬天仍是正常地寒冷,還以為不會見到昆蟲。當時我不懂分辨蝴蝶種類,見牠是我喜愛的藍色,就打下卡拍張照留個紀念,之後繼續前進。
才走了數步,心中再來一次長一倍的「噫~咦?」。
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同一種蝴蝶一隻一隻地出現,有的從樹林深處飄出來,有的掛在枯枝上,不足十步已見十多隻。那一刻,正如堅記椒鹽瀨尿蝦老闆所言,「比起初戀更加有詩情畫意」。
當年關於香港生態的中文書甚少,後來我只能憑記憶查閱漁護署的《香港飛色(2)蝴蝶篇》,才知道那令我「噫~咦?」的原來就是擬旖斑蝶 Ideopsis similis,是香港十多種斑蝶(屬於蛺蝶科Nymphalidae下的斑蝶亞科Danainae)中較常見的一種。
斑蝶的幼蟲大多進食有毒的夾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牠們會將毒素保留在體內,作為防禦天敵的一種手段。無論幼蟲或成蟲,身體和翅膀上都有著鮮艷的警戒色,警告捕獵者不要亂來。依其翅膀上的斑紋,香港的斑蝶主要有兩種類型:淺色明顯間條的老虎型(Tigers),如上文的擬旖斑蝶和虎斑蝶,以及深色底色的烏鴉型(Crows),如藍點紫斑蝶和幻紫斑蝶。後者的鱗片帶有特別光學結構,使在不同角度下翅膀表面呈現鮮艷的紫色。
以成蟲形態越冬和進行長距離遷徙是斑蝶的成名代表作,惟我們仍不甚了解其原因。冬天羽化的一代成蟲,壽命比其他時候羽化的長了數個月,而且會成群聚集在樹上。香港有數個較出名的斑蝶越冬地點,如屯門小冷水、深水灣等,某些年份曾紀錄過逾萬隻斑蝶,但有紀錄這十多年間數量變化其實很大。龐大的數量是因為有外來斑蝶遷徙來港,牠們的航程會嚇你一跳:數年前曾在香港截獲一隻由日本和歌山飛逾二千多公里而來的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享譽全球的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秋天從美國和加拿大遷飛往墨西哥過冬,到春天又回歸北方,和候鳥情況類似,年復一年,相信亦不受特朗普在邊界興建的圍牆所影響。
那個南丫島的樹林,或者也是其中一個斑蝶度冬地點,是時候重回舊地,看看會否有更大的「噫~咦?」出現⋯⋯
延伸參考:綠色力量越冬斑蝶普查
入職後第一個十二月,我和樹木專家到南丫島為水管更換工程進行樹木調查。其中一段水管由碼頭一端開始,穿越一個樹林,再抵達另一邊的村落。我們沿著山徑走,為水管兩旁的樹木作紀錄,包括量度大小、拍照等。那條山徑入林前還算開揚,到尾段出林時已是雜草叢生,而且盡頭被鐵絲網阻擋去路,故此很可能只為鋪設和維修水管之用,平時應無人涉足。
走到樹林的中段,我心裏不禁「噫~咦?」一聲,因為看見樹上有一隻藍黑相間的蝴蝶掛在樹枝上。那些年的冬天仍是正常地寒冷,還以為不會見到昆蟲。當時我不懂分辨蝴蝶種類,見牠是我喜愛的藍色,就打下卡拍張照留個紀念,之後繼續前進。
才走了數步,心中再來一次長一倍的「噫~咦?」。
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同一種蝴蝶一隻一隻地出現,有的從樹林深處飄出來,有的掛在枯枝上,不足十步已見十多隻。那一刻,正如堅記椒鹽瀨尿蝦老闆所言,「比起初戀更加有詩情畫意」。
和其他蛺蝶科成員一樣,擬旖斑蝶主要靠中間和後面兩對腳行走,前腳屈起收在頭和胸之間 |
當年關於香港生態的中文書甚少,後來我只能憑記憶查閱漁護署的《香港飛色(2)蝴蝶篇》,才知道那令我「噫~咦?」的原來就是擬旖斑蝶 Ideopsis similis,是香港十多種斑蝶(屬於蛺蝶科Nymphalidae下的斑蝶亞科Danainae)中較常見的一種。
斑蝶的幼蟲大多進食有毒的夾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牠們會將毒素保留在體內,作為防禦天敵的一種手段。無論幼蟲或成蟲,身體和翅膀上都有著鮮艷的警戒色,警告捕獵者不要亂來。依其翅膀上的斑紋,香港的斑蝶主要有兩種類型:淺色明顯間條的老虎型(Tigers),如上文的擬旖斑蝶和虎斑蝶,以及深色底色的烏鴉型(Crows),如藍點紫斑蝶和幻紫斑蝶。後者的鱗片帶有特別光學結構,使在不同角度下翅膀表面呈現鮮艷的紫色。
受傷失去了右後翅的擬旖斑蝶,仍在掙扎求存 |
以成蟲形態越冬和進行長距離遷徙是斑蝶的成名代表作,惟我們仍不甚了解其原因。冬天羽化的一代成蟲,壽命比其他時候羽化的長了數個月,而且會成群聚集在樹上。香港有數個較出名的斑蝶越冬地點,如屯門小冷水、深水灣等,某些年份曾紀錄過逾萬隻斑蝶,但有紀錄這十多年間數量變化其實很大。龐大的數量是因為有外來斑蝶遷徙來港,牠們的航程會嚇你一跳:數年前曾在香港截獲一隻由日本和歌山飛逾二千多公里而來的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享譽全球的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秋天從美國和加拿大遷飛往墨西哥過冬,到春天又回歸北方,和候鳥情況類似,年復一年,相信亦不受特朗普在邊界興建的圍牆所影響。
在樹林高處聚集的擬旖斑蝶過冬群落,只能勉強用長焦距鏡頭和高感光度拍攝 |
那個南丫島的樹林,或者也是其中一個斑蝶度冬地點,是時候重回舊地,看看會否有更大的「噫~咦?」出現⋯⋯
延伸參考:綠色力量越冬斑蝶普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